快捷跳转到内容区域
已跳转到头部区域
无障碍声明无障碍辅助工具条
已经跳转到主内容区域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栏目 > 就业 > 资料中心

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之七(长春市南关区残疾人联合会)

时间:2008-09-25 来源: 字体显示:

  全省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现场会发言材料之七

  解放思想 探索创新

  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又好又快发展

  长春市南关区残疾人联合会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南关区既是长春市的中心区,又是长春市的老城区。全区下岗职工多,低保户困难多、残疾人多。全区共有48.3万人,其中各类残疾人2.89万人,占总人口的6%。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1.8人,有培训需求的5500人。

  近年来,我们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吉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了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区政府将残疾人培训工作纳入区民生计划工作中,使培训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中积极运行,推动了全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主要坚持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坚持培训管理创新

  抓好培训基地和干部队伍的管理,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前提和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区残联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虽然是事业单位,却没有事业编制,只有中心主任是区残联在编干部。为了强化培训工作,区残联采取积极措施,面向社会招聘了23名工作人员,其中有1名研究生、15名大学毕业生和3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把这支队伍管理好,中心实行了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在进人上选贤任能;在待遇上实行基本工资加奖金的方式,做到多劳多得;在目标上提出四个一流(打造一流培训平台,创造一流培训服务,提供一流师资队伍,培训一流优秀学员);在管理上做到职责、制度、任务、措施、职工教育五落实;在方法上实行人性化、制度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中心坚持周三学习制度,注重职工的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教育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文明服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为了提升团队精神,中心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制度促进团队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展。

  二是强化基地功能管理。残疾人教育培训基地是政府为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而建设的。过去我们采取的是把基地出租或改作它用,以楼养楼,以弥补残疾人培训工作经费的不足。近年来,我们感到,就业是残疾人的根本出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是残疾人就业的大前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就必须要发挥好培训基地的作用,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2006年,区政府投入了600万元,购置了区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该中心位于长春市的商业繁华区,总面积1724平方米。如果出租,可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我们并没有把它当作获取经济效益和部门利益的工具,而是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把基地1700平方米的大楼全部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强了中心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心设立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增设了多功能厅教室、电教室、按摩教室、实习场所和残疾人食宿场所,接通2兆宽带网络,同时建立了中心网站和残疾人培训的数据库,使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去年我区又建成了占地7000平方米的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有40多名残疾人去那里就业、创业,4名残联干部在那里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使培训、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功能。两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证了残疾人培训支出的需要。一方面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52万元,另一方面把社会培训创收的130多万元全部用于残疾人学员交通费、餐费的补贴和培训场所维护、教职员工费用支出,即保证了残疾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财政减轻了负担。资金的大量注入,保证了培训中心服务残疾人作用的有效发挥,形成了以点带面,上下联动的培训工作新格局,带动了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为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做出了贡献。

  二、坚持培训内容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对培训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培训内容上也努力突破以往的限制。

  一是开展高等学历教育。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有的残疾人虽然错过了高考最佳年龄,失去了上正规大学的机会,但又有获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而残疾人的培训方向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粗放型的简单技术,经过高等教育的培养,有很多残疾人同样可以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级人才。因此,我们在区残疾人培训中心专门设立了教学研究管理部,并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坚持残健结合,联合开办了自学考试辅导班,两年来,共培训学员229人,其中9名残疾人获得本科合格证。南岭街道的刘影,是一名有文化基础,自强自立的肢体残疾人。她于2007年参加中心计算机培训班后成功地考取社区公益岗位,成为社区服务员。但她并没有满足现状,当她知道中心开办成人自学考试辅导班时,同时报考了大专班和本科班考试,经过刻苦学习,考试成绩全部合格。中心考虑刘影同学家庭情况且成绩优异,用社会培训的收入为她发放了3000元助学金。

  通过联合举办自考培训班,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在大连、丹东等地建立了联合办学点,拓宽了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增加了培训中心的知名度,提升了培训的品牌效应,同时帮助残疾人提高素质,获得大专、本科学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为培训中心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建立了以健养残的工作轨道。我们探索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目的是为了给培训中心闯出一条人员编制不足,又要开展残疾人培训等就业服务工作的新路子,使培训工作有了新的切入点,较好地发挥了培训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在实施“扶残助业工程”中,我们感到有的残疾人不珍惜就业岗位,就业观念落后或求职想法不正确。这使我们感到,加强对残疾人的思想教育,是残疾人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在职业培训中,我们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开设了“坚持‘四自’精神,实现就业”、“讲究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与相关法律常识”、“文明服务与服务的礼节礼仪”课程,受到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三是搞好委托代培教育。我们为尚未建成培训基地的兄弟城区代培残疾人,为社会企业、团体代培职工,一方面实现了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使资源发挥辐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社会化工作方式进行宣传,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残联,有意识的支持残疾人事业,提供给我们一些培训项目,让培训中心的员工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培训技巧,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同时也为培训中心增加了收入,有效地弥补了培训经费的不足,保证了残疾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坚持培训方式创新

  以往的残疾人培训工作都是以培训基地或培训机构集中培训为主,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这种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残疾人的需求。在实践中,我们注意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集中式培训。就是通过集中授课、实习,让残疾人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共开设培训班24期,完成培训总人数2035人,其中残疾人780人,已就业543人,就业率近70% 。我们在工作中,实行了“三免一补制度”,即免学费、教材费、餐费、补贴交通费,对居住较集中的残疾人学员中心出车接送,由于“三免一补制度”的落实,有效的调动了残疾人学习的积极性,效果非常显著。王成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区职培中心经过两个月的集中培训,他掌握了初级按摩知识和基本按摩技法。在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开始时在公园里免费按摩,后来实行上门服务,不仅获得了基本生活收入,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目前正在筹办自己的个体按摩店。

  二是包保式培训。区残疾人培训中心组织专家学者,以“一带一”或“一带几”的方式培训残疾人。培训中心聘请的吉林农大养殖业教授张加利老师,经常深入到残疾人学员家中,亲自指导学员的养殖技术。从奶牛的品种选择、饲料的配比、场地的选定、饲养的方法、以及销路等方面都给予细心指导,帮助学员提高收入,深受学员欢迎。

  三是帮带式培训。区残联培训中心注意发挥已经脱贫并有专业技术特长残疾人的示范带领作用,帮助其他残疾人脱贫致富。盲人李洪斌,是一名参加区内按摩班培训的学员,结业后自主创业,开设盲人按摩院。由于按摩技法出众,已脱贫致富。他的按摩院被指定为区里的示范基地,他还担当了按摩培训的实际操作指导教师。他的学员有的自主开业,有的外出打工,做到自食其力。

  四是动态式培训。就是针对特殊残疾人采取的一种特殊培训方式,由培训教师上门培训。区内杨红是半盲人,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培训中心安排教师为她上门讲解手工艺技法。结业后由劳动部门发给资格证书。她结业后从事小饰品加工,取得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五是网络式培训。就是把培训工作社会化,以社区为基础,注意发挥街道、社区,企业团体的作用,形成三级网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覆盖全区网络培训基本形成。两年来,各街道、社区、长春心语协会等共开设培训班18期,共培训残疾人485人,已就业312人,就业率达到64%

  四、坚持培训机制创新

  工作中,我们注意将残疾人培训工作与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培训运行机制。

  一是培训与残疾人身体状况、特长爱好、家庭条件结合,使培训更有针对性。重度下肢残疾的可以搞手工编织14人;有特长爱好的残疾人培训323人,更能调动他们的培训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就业;对家庭住房在一楼的可培训服务业26人;家在城郊的23人搞庭院经济,培训种植业和养殖业,使培训内容市场化。

  二是培训与“扶残助业工程”相结合。长春市从2003年起开展全市性的“扶残助业工程”,我们把培训与助业结合。如今年开展的酱菜制作培训班471人,结业后,我们给40多名学员购买了销售车,并标上“扶残助业工程”的字样,增加了残疾人个人收入,社会反响非常好。

  总之,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探索为残疾人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区残联连续五年被市政府残工委评为先进单位,在全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评中被评为一类部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与领导的期望、残疾人朋友们的需求、与先进地区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我们有决心落实好中央七号文件精神,使我区残联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发展。

责任编辑:残联admin[打 印][关闭窗口]

Copyright (C) 2003-2019 365滚球网址 吉ICP备06002238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680号 邮编:130040 email:bgs@jldpf.org.cn